书香校园

来源:佛山市怡东小学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6日
转发至 

“怡文化”背景下的书香校园建设之路


——怡东小学申报省“书香校园”经验总结材料


【怡东小学及“怡文化”背景简况】

   怡东小学座落在古老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佛山旧城区(禅城区庆宁路1号),创办于2008年8月,当时政府投入1.2亿多元建校,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235人、教师64人。学校管理层在学校筹建之初,就开始思考学校的发展定位问题,突破口就在以校名“怡东”的“怡”字做文章,通过对“怡”的认真解读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深入研讨,提出了以“怡文化”的建设研究统领学校发展的设想,一方面它很好地体现了古老佛山这一地域文化的思想精髓;另一方面也符合学校内在发展的个性需求,积极建构、培育、生成、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文化特色,树立办学品牌,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

    “怡”字在中国字文化中意蕴深厚,内涵丰富。[怡,和也。——《说文》;怡,乐也。——《尔雅》;怡然自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心旷神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我们把“怡文化”提炼为“五怡”(怡情、怡乐、怡和、怡悦、怡心),概括起来,“怡和”是人文、怡乐是外显、怡情是内心、怡悦是成绩、怡心是口碑。

“怡”左边旁是“两点一主线”,我校“书香校园”建设模式概括起来也是“两点一主线”:一点是定位清晰,机构健全;二点是环境建设,营造氛围;一主线是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怡情”的书香涵养为主线。

一.定位清晰,机构健全

(一)定位清晰。1.明确方向。我校地处老城区,学生家长素质相对较弱,外来工子女、借读生比例很高,基于这样的校情分析,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推动人文教育,学校领导从人文性的角度审视读书活动,把它放在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角度思考,提出大力倡导阅读,建设书香校园,为师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扩展无限的精神教育的空间,从而明确了逐步构建“怡心、怡情、怡悦、怡乐、怡和”的“怡”文化的方向。

2.书香老师出书香弟子。想要学生有书香气,教师首先有书香气。因此,校领导统一认识,积极动员,倡导读书逐渐成为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成为教师自发的行为。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提高教育教学艺术,还不惜重金购买北师大肖川教授编著的《肖川教育随笔系列丛书》,赠送教师人手一套,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寒暑假后要递交心得体会。总之,我们相信倡导老师热爱读书,广泛阅读,尤其是阅读教育教学著作,有利于建设“怡和”的教师队伍。读书多的教师,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二)机构健全: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做到各司其职,各谋其事。并围绕每学期的主要工作,把各项比赛、活动的指导任务落实到人,实行专人负责制,使我校的读书工作做到专人负责、有序运行,既有分工,又有协作。2.制度完善。学校制定了《怡东学校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大队部拟定学年“读书节”方案,对每学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使此项工作能有序地开展。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读书活动,并将这一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成立了由学校全体行政人员为成员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指导督查读书活动。

二.环境建设,营造氛围

(一)建设充满“微笑书香”校园。为打造我校“怡”文化品牌,展示怡东新校师生的阳光精神面貌,提升幸福指数,共建怡和人文,我校在2009年9月至今启动了学校“微笑工程”。建设了“园丁怡心笑脸墙”、“孩子笑脸长廊”、网络虚拟“笑脸墙”,、“班级怡心笑脸墙”、“微笑家庭”专栏等等,如今怡东校园处处彰显“微笑书香”的气息。

(二)建设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学校重视建设图书馆和阅览室这一重要阵地,采用数字信息化管理,购买正版图书管理软件,上学期投入5万多元购买新书,入册建档,如今已投入使用,每天定期向师生开放。

(三)建设班级图书角。学校在每个班级设置了图书角,首先是开展“书香雅号”征集活动,由语文科组负责,如今每个班级的图书角“书香雅号”很有特色,别具一格;其次是常态化动员学生每学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人均10册以上,充实班级图书角的资源。

(四)建设具有特色的校报《怡心苑》。首先是向全校师生家长征集校报名称;其次做到每学期编辑印刷一期校报,其中一个版面是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和有关读书活动的内容。

三.开展以培养学生“怡情”的书香涵养为主线的系列活动。

   我们善于引导学生带着“怡悦”的心情走进书的世界,开展以下活动:

(一)开展“读书节”活动。学校每学年举办一届“读书节”,第一届读书节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在5月份启动,先后举办了走进《弟子规》活动、科普图书漂流活动、建设班级图书角活动、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为了对读书节做一次展示汇报,学校于1月8日下午举行了闭幕式暨古诗文诵读比赛。比赛按年级组举行,选手诵读的诗文分自选和抽签两部分。选手的精彩诵读把同学们带入了五彩斑斓的诗文世界,一年级小朋友脆脆的童声、声情并茂的表演更是博得阵阵掌声。第二届读书节主题为“争当阅读之星,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时间为期四个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读书节标志征集活动、诵读古诗文、读书笔记悦写、“班级读书DIY手册”、书签设计比赛、“好书漂流”开放、好书齐分享、以读书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家庭亲子阅读等,并评选阅读之星和书香家庭。自开展读书活动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每天都能听到各班诵读古诗文的琅琅书声,学生在经典中汲取文化营养——怡悦、怡乐;以经典诗文陶冶情操——怡心、怡情。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2008学年开展了全校师生、家长共读《弟子规》的活动,每天利用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播放《弟子规》解读动画视频,让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回家与父母同读,学校还制作了《弟子规》喷画专栏,吸引众多孩子和家长驻足观摩。

(三)改革寒暑假假期作业形式,开展整合读书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上学期,我校开展了《我爱我家》的寒假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并把读书活动进行整合,推荐优秀书籍目录,尤其是以亲情做主旋律,引导家长共读,有效激发倡导家庭阅读,共建书香家园的热情,开学初出专栏进行表彰,展示优秀作品供师生家长观摩,反响热烈,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四)在班级开展系列活动。(1)读书会。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主阵地,由语文教师主导,读书节期间每班上1节阅读汇报课或交流课。内容有演讲交流、古诗诵读、课文故事演说、名言名句赏析等。交流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他们谈到了开展活动以来阅读的收获,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并介绍了自己在家庭中是怎样带动父母阅读的实际行动。通过这些交流会,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2)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带回自己喜爱的书籍共同建设班级图书角,引导孩子们课余多去阅读同学们带来的书籍,并做好书籍管理工作。(3)评选阅读之星。学期初老师们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可以选择阅读的书目,引导学生通过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家庭、班级等多种渠道开展课外阅读,做好读书摘记,并在班级中通过语文活动课、班队活动课进行读书交流;到月底时让学生填写争星经历,交流摘录材料,评出本班每月的“阅读之星”一名进行表彰。“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关注读书方法的指导。我们要求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并利用黑板报做好读书活动的宣传工作,营造书香氛围;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六)借助社区资源。我校与东方书城相邻,我们充分挖掘这社区资源优势,与其共建,鼓励家长们利用假期时间带孩子走进书城,走进书的世界。

四.创“怡悦”佳绩,树“怡心”口碑。

   怡悦,喜悦、高兴之意。怡东小学在开办两时间里,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谓怡悦!我校师生获奖350多人次。其中:教师185人次获奖(国家级11人次,省级11人次,市级6人次,区级93人次,街道级64人次),学生获奖166人次(国家级32人次、省级8人次、市级14人次、区级87人次、街道级25人次)。如语文科组李素文老师在佛山市班主任技能大赛或二等奖;数学科组莫主任或禅城区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代表区参加市比赛荣获一等奖;艺术科组原创的校园剧《都是一家的》荣获广东省艺术展演语言艺术类一等奖,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艺术展演荣获二等奖等等,这些荣誉的背后与师生广泛阅读积累深厚文化底蕴分不开的。

   可喜的是通过走“怡文化”背景下的书香校园建设之路,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校园里,书声朗朗,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午间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了,小主人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也规范了。

更可喜的是通过走“怡文化”背景下的书香校园建设之路,促进了“怡和”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进一步转变。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不待人教,自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最终能促进学生学习生活达到“怡乐、怡心”的境界,这也是我们读书要追求的境界。

   诚然,怡东小学还刚起步,今后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坚信走书香校之路,必将有内涵,有发